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
东南网-福建日报2月25日讯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春节期间亲临福建考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福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关怀、支持和信任,全省人民备受鼓舞,干部群众精神振奋。胡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事关福建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指导性,我们要认真领会、深入贯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力求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全力加快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
一、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迎来新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为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新机遇,对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巨大的推动。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发展战略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中央为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胡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和支持海西建设。2005年,胡总书记主持会议,决定将“海峡西岸”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此后,“海峡西岸”多次写入党中央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月胡总书记来闽考察期间,充分肯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对福建发展寄予殷切希望。胡总书记这次来闽考察,再一次充分肯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取得的成绩,对福建工作提出抓住“两个重大历史机遇”和“三个更加”的总体要求,对福建的改革开放、民生发展、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使我们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使海内外更加关注福建,各方面更加支持海西,为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胡总书记来闽考察,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有力的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转变发展方式研讨班刚刚结束之际,胡总书记就来闽考察,针对福建实际提出了“三个切实”、“五个着力”的工作要求,并指出,“福建要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敦促我们“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为我们指明了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和突破口,使福建加快科学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胡总书记来闽考察,为我们充分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快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平台指明了方向。胡总书记来闽与福建人民和在闽台湾同胞共度春节,体现了中央对福建省在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胡总书记要求福建充分利用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优势,建设两岸交流沟通平台,推进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加强同台湾基层民众的交流交往,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凸显福建对台优势的新要求、新期待,为我们进一步贯彻中央战略部署,在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明确了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归结起来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希望福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十分珍惜、充分把握新机遇,善于用好、敢于用足新机遇,不动摇,不懈怠,把胡总书记来闽视察激发出的高昂热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把胡总书记来闽视察的各项指示付诸行动、落到实处,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推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迈开更大步伐。
二、努力实现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新突破
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对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提出“三个切实”和“五个着力”的工作任务,我们要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关键环节,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水平,早日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宏伟目标。
(一)增创发展新优势。我省在区位、对台、生态、港澳侨、民营经济、港口、人文等众多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优势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优势,坚持用辩证的思维来把握优势,深刻分析影响优势发挥的深层次原因,增强发挥优势的紧迫感。要加快转化优势。最大限度地把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优先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尤其要用好福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对台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打造好“海峡旅游”品牌,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加强统筹,注重协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整合全省沿海港口资源,推进和带动临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港口作为我省发展的战略资源的作用。要进一步增创新优势。抓紧优势的开发利用,强化优势的整合互补,注重优势的巩固和扩大。我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全国前列,必须保护好青山绿水,做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在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方面走前头;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要巩固已有的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深化改革开放等五个方面,探索出一条符合福建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形成福建发展的新优势。
(二)加快先行先试。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只有先行,才能抢占先机、主动作为;只有先试,才能率先探索、闯出新路。我们要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难得新机遇,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敢于打破常规,先做起来,争取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和成效。在转变观念上先行。要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先行先试、赢得主动,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切实克服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惯性思维”、“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自觉摒弃那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传统方式和传统做法,从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来审视、谋划福建的发展,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在突破重点上先行。积极争取国家指导和支持我省开展对台先行先试,加快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大力推动在平潭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努力探索两岸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的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综合优势,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快对台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合作,构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全力办好海峡论坛,加强闽台民间交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三)大力培育新增长点。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我省人均GDP现价增速高于东部地区1.1个百分点,但要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将面临经济增长加快赶超和后劲乏力的双重压力。我们要以胡总书记这次来闽考察为契机,增强信心和紧迫感,在大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上下功夫,尽快实现量上扩张和质上提升。一方面,着力推进新增长区域开发。将条件较好的地区培育成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可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大力培育新增长极应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平台载体优势,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快推动古雷半岛等区域以及泉州、龙岩、三明、南平市核心区域等一批新增长区域开发建设。推进与央企高位嫁接,加快整体开发,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符合福建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深入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建设成长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积极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走符合福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科技服务、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力争在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四)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创新的激情、创新的气魄、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用自主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谋划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中,兄弟省市都在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抢占科技制高点。我们要按照胡总书记关于“要在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上实现突破”的要求,加快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造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产业,持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着力构筑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注重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大科技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研发高新产品,切实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促进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吸引更多高层次的海内外人才来闽工作,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支撑。用体制机制创新增添发展活力。实践证明,每一次体制机制的创新,都会释放出新的生产力。要继续坚持改革不动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金融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针对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措,大胆出新思路,用新办法,求新突破。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政策措施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破除转变发展方式的障碍和束缚,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
(五)积极推进统筹协调。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以城带乡。我省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有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物质基础。要着力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省城市化率仅51%,城市化的发展空间很大,要把加快城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科学规划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壮大中心城市总体实力;又要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用统筹城乡的新思路夯实三农基础,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加快培育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体。进一步推进区域统筹。加强政府引导,遵循市场规律,推动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促进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山海在互动联动中实现共赢发展。继续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海岛、水库库区的投入,帮助欠发达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跨省区域协作,强化海西城市群中心城市相互间的协作与沟通,构建城市联盟,拓展综合通道。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经济区域的联系,促进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按照胡总书记“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把发展经济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统一起来,围绕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工作,进一步集中财力、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各项为民惠民政策的落实,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中展示新作为
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体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当前,福建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就要紧紧抓住两个重大历史机遇,牢记历史责任,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加快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眼界来审视和谋划,居高视远,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趋势,不断提高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的能力和水平。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大局中思考,深入研究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大胆吸收利用世界上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省市加快改革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兼收并蓄,为我所用。要进一步求真务实。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靠的是实干,关键是落实。我们要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带头继承好、发扬好、运用好古田会议精神这一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牢固树立实干是真功夫、落实是真本事的理念,知难而进、锐意改革,一刻不耽搁、一刻不放松,盯紧抓实每一项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干出成绩、干出效果、干出水平。立足海西发展的新起点,更新发展思路,确定更高目标,胆子更大些,步子迈得更快些,踏踏实实地把决定了的事和看准的事做实做好,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要进一步凝心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激发全省人民创新、创造、创业的热情,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不辜负党中央和胡总书记的关怀和厚望。